展期 Period:
2025.6.27—2025.8.2
艺术家 Artist:
地点 Venue:
前言 Introduction:
拱形画廊欣然地宣布将于六月二十七日在上海空间呈现陈牧甜的个人展览《大地上的居所:行走,触感,自然》,本次展览将围绕艺术家徒步雨林之中的体验展开。
行走 Treading
艺术家多次在热带雨林的行走让她脱离了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她的行走体验不是观光,而是不间断的对身体的极限挑战,将自己主动抛入异质环境进行朝圣,逼问与追寻被忽视、甚至被逃避的自我,将自然内化为“己身”的一部分,实现自我与荒野的互渗透。她作品的新变化也源自于这次朝圣,雨林环境所来带的奇幻、神秘与诡谲的想象,伴随着不安和紧张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她非理性状态下的潜意识涌动。因此,艺术家新的思考和自然缠绕并举,记录了与自然背后的造物者相遇的刹那片刻,继而传递出一种原始神秘的灵光。
触感 Tactility
在陈牧甜的作品中传递的灵光本质上是一种与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习惯相对抗的力量。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习惯是将视觉和理性绑定,形成“视界政体”(Scopic Regimes),将世界对象化。这种传统将可见性等同于模仿,并未真正解放感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平滑——当代社会的平滑美学消除了所有否定性和伤害,制造出毫无阻力的美。与之相反,触感美学珍视作品的粗糙和质感,它强调艺术体验的物质性和内在性。另外在“身体图式”(Schéma Corporel)被提出后,强调了“触觉”是身体在世存在的原初方式,是和这片大地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根基,在此情况下,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开始通过艺术创作重新恢复触感的重要性。
陈牧甜的作品用刺绣、编织等传统方式回应着触感美学,将雨林的潮湿闷热、丰饶和复杂,用柔软的布料写生,通过触觉建立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对抗平滑的感官剥夺。触觉能捕获视觉无法抵达的灵性真理,作身体原初的感知方式具有解放性——正如婴儿通过吸吮等触觉经验构建最初的自我与世界认知。
自然 Wildness
艺术家拒绝粉饰自然,她的作品并置了自然界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复杂性与野性之美——万物勃发、枝蔓舞蹈,雨林的灵性或神性在其中显现,一种令人敬畏的丰饶创生之力,甚至衰败的可怖之力。艺术家同样坦诚地呈现了其中的“诡谲”、“幽暗”、“不安”、甚至“衰败”——这种极致的、不回避的观察捕捉到了通常被忽略的、令人震颤的细节。她也认为「丰饶」与「可怖」是自然中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真正的“看见”必须包含这两者。这种对存在双重性的拥抱,正是其深刻之处,也正是迪拉德式“惊异”的瞬间。
当你在自然之中,人的渺小愈发可见,她感受到了来自于自然的直观体验,挑战了她的感官,恐惧、崇拜、好奇…...都在这个雨林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存在复杂性的认知——美与不安、生机与衰败、人造与野性共生。